历史保护建筑申报馆介绍

作者:Bliss Office时间:2022-05-06

申报馆大楼,位于今山东中路与汉口路交汇处的汉口路309号,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、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中文报纸——《申报》的原报社大楼。申报馆不仅是《申报》发展的摇篮,更是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在上海纵观世界风云变幻,执笔记录历史沧桑,唤起民众民族精神的神圣殿堂。

1872年4月30日《申报》首期

《申报》,原名《申江新报》,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·美查创办,1872年4月30日正式创刊。报纸由中国人主笔,创刊的理念便是做一份“给中国人看的报纸”。1912年,《申报》在报业竞争中失利,落入被抛售的境地,9月23日,史量才与张謇、应德闳、赵凤昌等合资,以12万元购买了《申报》。10月20日,史量才正式接手《申报》移交事宜,任总经理。历经清同治、光绪和宣统三朝,又经历了民国创立、五四运动、北伐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时局变迁,至1949年5月27日,上海解放,有着七十余年发行历史的《申报》正式停刊,退出中国报业的历史舞台。

旧时申报馆大楼全貌

申报馆建筑始建于1916年,由时任《申报》总经理的史量才主持修建,1918年10月10日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,大门门楣上“申报馆”三个字耀眼夺目。是日,申报馆举行了盛大的新大楼乔迁、落成的庆祝典礼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申报馆挤满了前来庆贺的各界嘉宾和慕名观看的读者、市民。就此盛景,有人特撰《双十节申报馆新屋落成赋景》一首诗,来盛赞此景:“步洋场而游览兮,慨大地之昏黄。忽千街之灯火兮,发万盛之宝光。何游人如织兮,群集足而翘望。循万头之攒动兮,观高楼之百文。客谓余日此老申报馆之新屋趁此双十佳节以举行落成典礼也,子何不观以一拓眼界乎?余乃投身而入。”便只见申报馆内灯火辉煌,群英荟萃,众人谈笑风生,令人神往。

当日,申报馆同时印发了《申报馆纪念册》和《申报增刊》二份,特别报道新申报馆的落成,对《申报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,并刊登了张一鹏、许小湄、环球中国学生会等个人和单位对申报馆落成的赞颂之词与祝贺信。

申报馆内工作场景旧影

申报馆大楼坐南朝北,正门位于汉口路转角处东北,占地面积736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3680平方米,是一栋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近代欧式建筑。全楼分为五层,共建有一百多个房间,底层是报纸印报工厂,有印刷厂、排字房、铸字房、纸版房、铜锌板制造工厂等;二楼为营业厅、编辑室、总经理办公室、稽核室、总主笔室、翻译室、活版室和浇字室等;三楼为总经理办公室、编辑室、会客室、餐厅等,四层、五层为编辑室、图书室、校对室、照相间等。当时,这种规模的报业大楼在亚洲也非常少见,申报大楼的落成,也宣示了史量才立志坚守报业的决心和信心。英国《每日邮报》创始人、《泰晤士报》发行人北延公爵和世界报业大会威廉先生在参观过申报馆大楼后,作出如下评论:“……世界幸福之所赖,如有完全独立之报馆,如贵报与敝报差足与选……此次广观贵国情形,对于贵馆方面深抱乐观”;“贵馆一切设备皆甚壮观而有精神,引起一种对于报界之荣光…”。

1949年5月27日《申报》末刊

1949年5月27日,《申报》全面停刊,该楼转给解放日报社使用。如今的申报馆由迈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、新旺粥面茶餐厅、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等多家单位使用。新闻人在这栋大楼继续书写中国的报业史,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市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民生信息和精神食粮。

旧上海申报馆内景和影视剧中何书桓名片

除此之外,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《情深深雨濛濛》中,何书桓和杜飞的人物设定便是申报的记者,该剧也曾在此取景,更丰富了申报大楼的文化内涵。矗立百年的申报大楼,是近代报业的摇篮,见证了上海地区报业的兴衰与变迁,更见证了上海百年的发展与变幻。

参考文献

1、《申报》,1872年4月30日,第一号。

2、《双十节申报馆新屋落成赋景》,《申报》,1918年10月10日,第14版。

3、《申报》,1949年5月27日,第1版。

4、上海房地产行业教育中心编:《上海优秀建筑鉴赏》, 2006

5、臧杰编:《独立傲岸》,青岛:青岛出版社,2013年版,第205页。

现该楼有办公室出租,联系我们了解申报馆租金、可租面积,电话:130-5221-00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