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字楼招商及租赁的生态链

作者:Bliss Office时间:2021-07-30

这是小陈最近做业务最近碰到的一个案子,都觉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,结果还是到手的鸭子飞了。


客户本来看的是杭州某核心商务区,主要考虑的是市区配套成熟,而且在这一块区域待得时间也比较长了,习惯了。


于是小陈从接到客户,到帮助客户选好办公场地,再到交付定金,一气呵成。


不成想,客户因为一次偶然的饭局,却改变了他的想法。


虽然招商也非常积极的配合与客户协商,但是客户已经铁了心要去政策更好的地方。


从这个案子,我们会发现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,在目前杭州市场越来越发挥强劲的效力,主导客户的选择。


我们再看一个案子,关于二房东的。


阿俊是在杭州做商办做了十几年,近几年慢慢的从中介转做二房东,用他的话说就是:二房东业务让我的生活更有安全感。


毕竟做中介有一单每一单,这一行做久了,人容易油掉,小单不愿意做,做大单又要看机会。


想来想去虽然二房东要投入,有风险,但是如果看得准项目,毕竟收益比较稳定。


他前前后后零零散散的拿了十几个项目,但是这几年他感觉很明显,老城区的客户量越来越少,反而是周边的一些区域二房东的房子一房难求,于是慢慢的他把老城区的二房东房子都退了,开始主要收一些新区域的房子。


他表示,这一行他要干一辈子,很有意思。


停留在过去,灾难就在不远处。


我们这个行业到底是个什么行业?用链家的打法,用传统住宅的打法,能不能垄断市场?


这个行业到底有哪些角色?我们应该如何深刻的理解这个行业?行业的客户量,再往上看,从上一层的视角,到底逻辑在哪里?


今天就想和大家简单聊聊行业的逻辑,以及行业的各个视角。谈谈关于产业的那些事。


首先从我们这个行业来看, 到底有哪些角色,这个生态是个什么样的生态?


这个生态有哪些玩家:不玩虚的,和你简单说明下。



第一个:政府;


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,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,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,一个城市的发展,一个很显然的典型特征,就是写字楼,产业园,商场不断增加,人口不断增多,产业不断成熟。


写字楼和产业园是产业落地的载体。


政府需要产业带动城市的活力,产业需要人口以及人才带动产业的发展,人才需要好的配套,更高的工资,不断攀升的事业,实现人生的价值。


反过来,留的住人才,留的住产业,留的住产业,政府才更有钱投入基础建设,给到企业政策,提供更好的环境。


这是城市的逻辑。


再换个角度,从政府财政的逻辑,以及房价的逻辑再来理解一下。


政府的财政基本来源于两个方面,一方面是税收,另一方面是土地财政,大家可以查一下以杭州为例,土地财政占比是超过税收的。


那么要维持住土地财政,需要不断的有消费实力购买房子的人口,怎么样让有意愿来杭州买房的人口不断增加,答案只能是——产业;


有前景的产业,带来有消费实力的员工,有消费实力的员工,是未来地价稳步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

这也是现在地产商越来越难过的原因,政府要求大量的自持物业,需要在房地产项目的基础上做一些产业的叠加,而不是一块地就是一锤子买卖,如果开发商自持的部分能不断地引入一些产业,引入一些税收,让政府产业招商的过程中至少有载体可以导入。


理想是丰满,但真不一定能落地。


因此,从政府的角度来看,有大量土地筹码的政府行政区将在未来招商引资的竞赛中拔得头筹。


谈完政府,产业,人才的逻辑。


接下来谈谈招商引资。


我相信大家在做企业选址这么多年,对于一线应该是有很明显的感觉——产业如风,来去无踪。


以一个数据为例,很多很多项目的招商和我说过一个数据,楼宇换租率平均都在30%以上,一方面说明创业的活力,如果是从另外一扇门来看,产业很脆弱,开关公司太多。


政府需要好的产业,只有两条路径:


第一条路径:产业孵化,这条路非常漫长,对于急需要政绩的很多地方政府而言,都是可遇而不可及的。


杭州的滨江这一点做得非常好,但这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产业生态,需要政策,更需要机会。


第二条路径:招商引资;这是目前大部分政府都重点抓的事情;所谓招商引资就是政府相关部门,以投促局为首去外地,或者去其他区域,把优质企业挖过来;


体现在我们楼宇办公楼招商层面,就是会发现一个龙头企业进入一个区域,要来区域租房的客户变多了。


以未来科技城为例,阿里巴巴进入之后,大量的电商,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入驻到区域里面,因此该区域的写字楼里面的客户,不是小的外贸的,也不是大量的律所,会计师事务所,而是清一色的电商科技公司。


费了这么多口舌,讲了政府的逻辑,作为行业从业者,你还看不出,你平时要做哪些基础工作吗?


那就是你的问题了,当然你也可以报名衡雁的培训课程来唠嗑。嘿嘿。


第二个视角:开发商;


开发商做楼宇的逻辑在哪里?开发商的核心诉求在哪里?开发商有哪些痛点?


首先我们来看开发商的逻辑,开发商的逻辑是通过开发房地产的产品,然后实现利润差,能挣到钱。


怎么实现利润差?有两个方面的要素,第一个方面,能拿到地;第二个方面;拿地成本可控;第三个方面;卖出高价。


但是卖出高价,在目前限价的政策下,基本锁死了。


只能看前两个。


不谈虚的,要搞定前两个,你手头要有概念和产业税收项目。


万科为什么之前成立了万科产城?


融创为什么要在世纪城有这么个写字楼?


绿城为什么在大力推进产业部门?


谈完这个逻辑,楼宇运营,甲方的思维到底是什么?


甲方的思维是:


1:投入产出比;站在租赁及招商的角度,甲方当然是希望能够以高的价格实现一个比较好的租金收益;


做过销售的朋友了解,租金收益太小头了,甲方往往每一年收到的租金,仅仅刚刚够得着资金成本;


如果租赁的收益不能覆盖本身地价,以及楼宇建设成本,那么甲方图什么?


2:那么另一方面,产业地产或者楼宇办公的产品,就是一个鱼饵,或者是用来建立与政府融洽关系的桥梁,租金可以牺牲,收益可以牺牲,那我要什么?


要项目!


项目才是硬通货。因此我们可以理解,很多开发商,宁愿楼空着,但是需要找到符合他们预期的项目,但是什么是好项目,这家伙,也是需要专业评判的,其实开发商是不懂的。只知道来一句,你税收多少,什么行业,产值多少,就是你都很难聊下去的那种。


但找到好的项目,不是仅仅通过发布一个找办公室信息就足够的。


具体这是一个体系化的东西,梳理你有的,找到合作的渠道,制定合作关系,你的团队是否足够专业化,能够转化客户,以及客户入驻后如何维护。


基于这种目的,希望渠道方以及合作方能够对开发商的一些行为有所了解,不建议主推这样的项目,玩法复杂,开发商预期过高。


刚刚谈到的甲方思维,那么甲方的核心诉求应该是怎样的?


应该是产业与租赁进度的结合,一方面保证楼宇持续的有客户入驻,尽早积累一定的人气,不管是配套,物业服务,以及企业服务,都有客户可以磨合团队,与此同时抓取到一些产业项目,寻求一种平衡。


具体怎么做,可以和blissoffice交流。


从目前市场情况下的甲方来看,开发商有哪些痛点?


1:人人人,落到最后还是人,甲方在这个市面上确实很难找到符合自己预期的人,懂自己的人;


2:体系和流程不专业,开发商的大部分体系,要么偏产业,要么偏房地产开发,其实这两者都不是非常顺畅的,上海商务楼租售网站blissoffice了解到偏产业的东西不接地气,偏地产开发的东西,对于客户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偏差,也不接地气。


真正接地气的是符合你的楼宇所处区域的产业现状,以及不失房地产本身租金收益层面的结合。


3:招商容易,运营难,其实很多开发商也慢慢了解了招商的一些套路,但是客户招进来之后,怎么给产业客户预留空间?怎么进行楼宇的运营?


这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慢慢去打磨的。


对开发商而言并没有那么长的耐心。


聊完开发商,我们再聊聊运营商。


运营商,我们传统意义上就分两类;


1:二房东;


2:孵化器,联合办公,或者代运营商,收运营经费那种;


运营商的逻辑是什么?


以二房东为例;


1:拿货成本低;


2:租金价格高,至少有很大预期;


3:锁定时间长;


4:快速出租,资金回笼;


从运营商的逻辑来看,二房东的核心诉求是:


1:能不断地以优质的条件拿到项目,强有力的业主关系;比如有些二房东主要是和一些国企央企关系不错,能拿到一些优质的物业,比如有些和开发商关系好,可以绑定一起做。


2:迅速出租,回笼资金。,上海商务楼租售网blissoffice了解到这一点具体的操作二房东炉火纯青,不做赘述,这里想站在渠道中介的角度说一下,二房东的项目,在前期应该是主推项目,成功率高,佣金支付快,嘿嘿。


那么目前二房东的痛点在哪里?


1:项目成本高,拓展项目太难;


2:团队及未来规划很难有清晰的路线,除了合伙人,团队稳定性会很是个问题。


最后,我们谈谈中介渠道的视角;


中介渠道的视角到底核心逻辑在哪里?


成交!


如果还要加一个条件,那就是快速成交!


从目前的市面上大部分渠道来看,资源有限,大部分是端口拓客,或者老客户,客户粘性差,还有一点是门槛低,专业素质一般。


中介渠道需要的是快钱,快钱。大部分看到身边的朋友就是做了一个带看,就能赚一定的佣金,才选择这个行业,而且底薪不高,主要靠提成生活。


从中介的核心诉求来看,都是围绕成交来的;

1:房源足够有吸引力,能够吸引客户注意;

2:招商足够专业,可以帮助客户成交;

3:规则简单,结佣爽快,周期快;


那么从中介的痛点来看;基本围绕几个:


1:太tm难留住人了,从一个人招进来,到培养能独立带看,成交,这一路心酸过程,只有中介老板心里懂,宝宝心里太苦了;


2:业务及行业的不稳定,公司和个人在不稳定的业务中,很难保持长效的安全感;


3:行业乱,套路多,对未来迷茫;


4:职业尊严,职业前景较弱;


谈到这个,我突然想起不久前一位行业朋友来拜访,提出想做商办的滴滴,觉得中介公司没有存在的必要性。


表面笑眯眯,心里是mmp,这个行业不是缺乏优秀的中介,而是缺乏优秀的中介公司,就像链家,只有强有力的公司进来,才能让整个群体的社会认同,行业认同更上一层楼。


很多人说行业缺乏规则,缺乏标准,缺乏信任。


行业是缺乏一家龙头公司。哈哈哈。


写在最后:


给杭州楼宇资管研究会打个call,其实行业需要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组织,让大家有一个平台可以学习,交流,互动,成长。


只有这个行业,这个生态的每一个个体格局大了,专业强了,人才多了,也许才会更上一层楼,大家都能在行业成长的过程中,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。


而这,离不开每一个你,我,他的努力和奉献。